2025-10-29

Month: September 2025

Uncategorized

“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详谈零售:保持战略坚定和战术清醒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何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王姝 9月1日上午,招商银行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线上发布会。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招商银行副行长雷财华等高级管理层出席会议,并就经营业绩、零售业务发展、债券投资等市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回应。 谈净息差:未来趋势可控 2025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699.69亿元,同比下降1.72%;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749.30亿元,同比增长0.25%。 与今年一季度相比,营业收入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且归母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这部分得益于期内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了8.56%,为246.23亿元。 图源:招行2025年中报 “一季度我们经营压力巨大,主要是1月1号开始贷款重定价,使息差降幅进一步加大,对我们的营收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通过上半年二季度经营情况看,呈现出二季度好于一季度的态势。我们分析三季度和下半年整体情况,相信会实现稳中求进,逐季向好的发展态势。”王良表示。 从收入组成看,净利息收入依然是收入“大头”,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1060.85亿元,同比增长1.57% ;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38.84亿元,同比下降6.73%。 非利息净收入中,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6.02亿元,同比下降1.89%。其他净收入262.82亿元,同比下降12.88%,成为主要拖累项,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8.19亿元,主要是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减少和非货币基金投资分红增加导致公允价值减少,该项去年同期为22.86亿元。 净息差1.88%,同比下降12个基点,较2024全年下降10个基点。从行业看,该净息差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次于常熟银行的2.58%。从季度看,二季度净息差为1.86%,较一季度下降5个基点。 “我用三句话来形容当前招行息差的特点:绝对水平领先,相对变化承压,未来趋势可控。”彭家文表示。 彭家文具体解释称, 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招行高于平均水平46个BP,这是绝对水平领先。 相对变化承压方面,彭家文介绍,除了贷款利率下行等银行业共同面临的息差承压因素之外,招行也有一些个性化因素。 彭家文称,招行的存款成本下降空间会更小一些,因为存款成本非常低,进一步下降的压力更大;从贷款看,招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最高,存量的利率下调对该行影响是最大的;从资产结构看,历来招商银行零售贷款占比达到50%以上,零售贷款收益相对较高,尤其是信用卡贷款,如果零售贷款增长需求不足,相应对整个资产结构的收益带来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未来而言,彭家文强调,总体来看虽然承压,但也有有利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的确定性在增强,这会支撑信贷需求,比如国家各个层面出台的提振消费措施,对零售贷款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

Read More
Uncategorized

上半年股价何以接近翻倍?经营指标何以显著改善?中信金融资产管理层回应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安震 9月1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产”,02799.HK)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 此前公布的半年报业绩显示,中信金融资产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10109.3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6.05亿元。 如何看待股价取得显著超额收益 中信金融资产总裁李子民在谈到公司股价表现时对界面新闻表示,业绩是股价的基础,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则取得了近6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标超预算完成,展示了强劲连续的发展态势,反映到股价上,2024年公司股价全年上涨62.5%,今年上半年又大幅增长96.92%。今年公司2月份入选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8月份再次又入选MSCI中国指数等国际资本市场重要指数,应该说三年的综合业绩表现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李子民表示,管理层认为公司市值的良好表现是内外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部是指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下,市场对中国资产的重估,对不良资产行业价值带来重塑。内部则是指公司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内在价值的挖掘,以今年上半年的经营管理为样本,有几个重点: 一是主要经营指标数据明显改善。 二是主业核心能力,即不良资产主责主业是主战场,也是“护城河”。公司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收益16.9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0.8%。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906.33亿元,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盘活纾困业务实现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65.5%,新增投放389.25亿元,同比增长43.6%。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纾困盘活业务余额为1512.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9%。这些数据说明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韧性。 三是高质量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在存量上加强长龄包去化攻坚,加快存量风险项目处置,加大抵债和核销资产回现力度,向存量要效益;在增量上严控新增风险,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提高投后精细化管理水平。 股权投资如何定位? 中信金融资产副总裁陈鹏君表示,公司股权业务上半年紧扣国家战略、立足主责主业,在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履行了金融资产管理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的功能定位。 一是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布局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紧紧抓住市场化债转股、实质性重组、纾困盘活等业务机遇,上半年在半导体、新材料等行业投放规模超50亿元,有力服务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聚焦主业发挥独特功能作用。聚焦资产充足、业绩修复、价值重估、业务逻辑,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结合“纾困救助”和“价值提升”两个维度。一方面围绕企业的破产重整、纾困等需求,发挥“输血”功能,帮助客户调整负债结构,摆脱经营困境,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恢复经营价值。另一方面围绕企业的提升经营能力、并购重组等需求,发挥“造血”功能,助力客户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质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是围绕央国企改革挖掘机遇,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服务央企改革,在战略矿产资源、传统能源及先进制造、清洁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挖掘优质公司战略布局调整、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产业并购重组等投资机会,助推企业提升中国竞争力,上半年落地了国网新源、攀钢矿业等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 四是实现功能性与效益性均衡统一,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自加入中信集团以来,股权业务一直秉持“耐心资本”理念,积极培育公司稳定盈利点和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一批优质股权资产,进一步优化了资产结构,并在业务开展中积累了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中国电力、昆仑能源等众多优质客户。 如何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 中信金融资产副总裁杨毅在谈到房地产领域风险时表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风险化解需求迫切。公司聚焦房地产领域风险化解,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功能,服务“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使命。 他表示,2022年以来,公司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总规模559亿元,累计实现保交房7.59万套,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推动金融机构风险化解超过732亿元。具体来看: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