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渤海银行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在银行业普遍面临低利率、低息差和低收益的背景,渤海银行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这背后是渤海银行积极践行国有股份制银行的使命担当的决心。债券市场作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具备融资规模大、成本低、期限灵活等独特优势。渤海银行精准把握这一机遇,将债券业务定位为推动自身发展的主要抓手,通过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不仅实现了自身经营的稳步增长,也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探索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营收净利双增,成本收入比下降
数据显示,渤海银行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2.15亿元,同比增长8.14%,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加3.61%。
中期业绩显示,渤海银行通过积极优化完善交易策略为转型期发展提供流动性缓冲,上半年实现非息收入61.69亿元,同比增长21.81%,净息差也在行业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逆势回升。
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在多个业务层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该行主动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通过引导低成本存款和机构存款的增长,并严格控制高成本存款,有效降低了付息支出。截至2025年6月底,渤海银行人民币存款付息率已降至2.03%,同比下降了33个基点。在资产管理方面,渤海银行强化资源配置,并积极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该行将交易银行定位为实现“轻型银行”转型的关键工具,重点深耕供应链生态、智能化司库体系以及跨境金融服务这三大领域,旨在推动业务向“轻资本”模式转型。在运营端,渤海银行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2025年上半年营业支出48.39亿元,同比下降3.57%,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4.10个百分点至32.17%。
成本收入比的改善,是渤海银行经营管理系统性优化的结果,体现了该行在内部资源配置、费用控制和业务流程优化方面所取得的扎实进展。一个更低的成本收入比,不仅直接带来了盈利能力的提升,也为该行在未来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提供了更强的成本优势和经营韧性。
在资产质量方面,渤海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159.70%,较年初提升4.51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1.24%、9.31%和8.39%。
科创债筑巢引凤,助力硬科技扬帆起航
截至报告期末,渤海银行集团资产总额18,238.02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为9,424.28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70.66亿元,增幅1.84%。渤海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集中资源支持信贷投放,提升业务布局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契合度。报告期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13亿元,同比激增51%,贷款增速均显著高于全行一般性贷款平均水平,彰显了渤海银行服务国家战略、支持科技创新的决心。
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其重要性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尤为突出。一直以来,渤海银行始终坚持深耕科创金融领域。
在信贷支持科技创新行业层面,渤海银行锚定商业航天、脑机接口、合成生物、AI、人形机器人等赛道矩阵,强化供需对接和投贷联动,持续通过外部科创再贷款等工具、内部FTP等激励政策促进投放。
业内普遍认为,债券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具有融资规模大、成本低、期限灵活的特点,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今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其中明确,“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聚焦主责主业,发挥投融资服务专业优势,依法运用募集资金通过贷款,股权、债券、基金投资,资本中介服务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渤海银行迅速响应政策导向,5月12日,渤海银行成功发行首期科技创新债券,成为首批落地的金融机构之一。
据了解,渤海银行发行的首期科技创新债券金额50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发行利率1.75%。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渤海银行累计承销15只科技创新债券,金额达31.47亿元。其中主承销的5单首批科创债位居市场前列,为天津医药、渤海化工等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
渤海银行承销的首批5只科技创新债券中,发行人不仅涵盖全国知名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同时覆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类型,既为成熟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创新引来“源头活水”,又支持了投资经验丰富的股权投资机构培育“耐心资本”,带动更多资金精准滴灌创新主体,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此外,渤海银行上半年投资科创债券约18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1%,展现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坚定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创设全国首批、京津冀首只科创债篮子——”渤海银行-中信证券京津冀科技创新债券联合报价篮子”,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区域科创债的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为科技企业融资构建了更畅通的市场渠道。
绿债活水润链,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在绿色金融领域,渤海银行同样以信贷和金融市场业务为抓手,构建起多层次、全周期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499.02亿元,较年初增加65.18亿元,增长15.02%,重点支持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华润环保、中资环、宁德时代、奇瑞、吉利、小鹏等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构建起覆盖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绿色金融服务网络。这种”核心企业+产业链”的融资模式,通过信贷资金的杠杆效应,有效解决了绿色项目普遍存在的资金需求大、周期长等问题。
在债券发行方面,2025年2月,该行成功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票面利率1.89%,所募资金专款专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项目。
绿色债券业务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银行自身经营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获取的低成本资金,有效优化了渤海银行的负债结构,配合存款付息率的持续压降,对稳定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产生了积极效果。这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格局,正是渤海银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在债券投资方面,渤海银行表现同样抢眼。上半年该行自营投资绿色债券108亿元,同比增长57%;旗下渤银理财更积极布局绿色投资,投资绿色债券达30.9亿元,同比激增224%。
另外,渤海银行发行的绿色主题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绿色经济发展的便捷途径,进一步丰富了绿色投融资生态。
这一银行+理财子公司联动的模式,不仅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更通过理财产品设计将社会资金引入绿色领域,实现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综合做市商,渤海银行在债券市场建设方面亦有突出贡献。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债券业务交易量突破2.16万亿元,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月「X-lending活跃机构」、3月「曲线策略之星」、1-6月「意向报价板活跃机构」等奖项。「渤海银行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债券篮子」于3月获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活跃篮子」称号。天津地方债篮子于3月获「债券篮子报价之星」奖项。
债券承销方面,利率债及地方债承销业务稳步增长,上半年国债承销量497.1亿元,同比增长5.61%;政策性金融债承销量597.9亿元,同比增长8.67%;地方政府债承销量385.39亿元,同比增长26.12%。
此外,作为立足天津的金融机构,渤海银行深刻践行属地法人职责,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上半年承销天津地方政府债67.48亿元,排名市属法人机构首位;开展“渤海银行天津港产城融合发展债券篮子”双边报价交易19.8亿元;实现天津区域企业债券做市量71.2亿元,同比增长12.04%。
纵观渤海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信贷和债券业务已成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通过积极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该行不仅实现了自身经营指标的稳中有进,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到了差异化发展路径。
展望未来,渤海银行将继续以信贷和债券业务为支点,持续优化负债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和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大潮中,渤海银行将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家现代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