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行情】 •周五(2025年7月11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01%,深证成指涨0.61%,创业板指涨0.8%;北证50涨0.9%。沪深两市成交额约17121.3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约2179.63亿元。 •周五(2025年7月11日),港股震荡走高,恒指及国指盘中均涨超1%,恒科指一度涨超2%,截止收盘,恒生指数涨0.46%或111.2点,报24139.57点,全日成交额为3239.5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涨0.22%,报8687.56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61%,报5248.48点。全周来看,恒指累涨0.93%,国指累涨0.91%,恒科指累涨0.62%。 •周五(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美股三大指数收盘集体收跌,道指跌0.63%,纳指跌0.22%,标普500指数跌0.33%。道指上周累跌1.02%,标普累跌0.31%,纳指累跌0.08%。 【今日新股】 今日2只新股申购,无新股上市。 新股申购: 山大电力,创业板证券代码301609,发行价格14.66元/股,发行市盈率19.57倍;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相关智能产品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基于在智能电网领域积累的电网监测技术和电气系统设计及集成化能力,形成了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两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故障录波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时间同步装置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 技源集团,证券代码603262,发行价格10.88元/股,发行市盈率25.51倍;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研发创新及产业化的国际化企业集团,主营业务为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主要产品包括HMB、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片剂;现已发展成为全球HMB原料最大供应商和高品质氨糖、制剂等产品核心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雅培集团、Blackmores、Nutramax、PharmaCare 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是否值得申购?参见《 【重要新闻】 【上交所: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门槛仍为“50万元资产+2年经验”】近日,上交所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等配套业务规则。其中提出,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本次改革没有对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新增投资交易门槛,仍为具备“50万元资产+2年经验”的资金门槛和投资经验即可。另外,按照《科创板意见》要求,投资者投资科创成长层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之前需要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工信部:持续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引导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含五方面17项内容。其中提到,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引导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落实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编制发布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推动重点行业依据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开展转型诊断改造,征集和遴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面向数据价值挖掘、设备更新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等培育一批场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健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分类分级评价。印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创建指引》,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工业企业和园区建设一批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和可视化呈现。遴选推广一批“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加快消费品行业数字化融合应用。
财说|大股东减持、有息负债激增355倍,汇隆新材的“现金流寒冬”还有多久
界面新闻记者 | 陶知闲 汇隆新材(301057.SZ)的股东们开始撤退了。 这家公司重要股东汇隆合伙(实际控制人沈顺华、朱国英夫妇的一致行动人,目前持股649万股,占总股本5.59%)正计划减持34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其中,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16万股(1%),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232万股(2%)。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汇隆新材董事兼副总经理张井东、副总经理邓高忠、副总经理沈永华已抢先一步,分别计划减持1.5万股、1.5万股和1.13万股。 最了解公司经营内情的大股东与核心管理层步调一致地选择离场,传递出什么信号? 业绩幻象与夹缝求生 汇隆新材的主要产品是使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的差别化有色涤纶长丝DTY、FDY和 POY等。 涤纶长丝是化学纤维领域的一个重要品种,而化学纤维属于纺织业的上游原材料之一,可以通过加工织造成为纺织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 汇隆新材一季度的经营数据堪称亮眼。公司营业总收入1.94亿元,同比上升23.91%;归母净利润1232.9万元,同比大幅上升44.6%。 不过,表面的光鲜难掩汇隆新材增长陷入停滞的事实。一季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61.55万元,同比下降1.25%。高达44.6%的净利润增长,依赖于271万元的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其中政府补贴141万元,处置金融资产收益189万元。作为对比,公司2024年一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为亏损28万元。 这不是汇隆新材第一次业绩下滑。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4.26%;归属净利润3093万元,同比下滑39.76%;扣非净利润3121万元,同比下滑36%。营收微增与利润下跌形成“剪刀差”。 利润下跌的核心症结在于成本失控。2024年,汇隆新材营业成本达7.23亿元,较2023年增长5310万元,同比增长7.93%,超营业收入4.26%的增幅。 对于成本飙升的原因,汇隆新材将其归于“引进人才、扩大生产队伍以及新项目陆续投产等导致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有所增加”。 事实上,汇隆新材的深层次困境,来自所处涤纶长丝行业的竞争。 长期跟踪化学纤维市场的王亮告诉界面新闻,整个涤纶行业由龙头主导常规涤纶长丝(FDY/POY/DTY)市场,头部公司占国内涤纶长丝总产能70%以上。汇隆新材虽在原液着色细分领域排名前三,但该细分市场仅占涤纶长丝总需求的不足10%,且需与白丝搭配使用,依赖龙头供应链。 而桐昆股份(601233.SH)、恒逸石化(000703.SZ)等国内涤纶巨头,已实现“原油—PX—PTA—聚酯”全产业链布局(如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料自给率超80%,有效抵御PTA/MEG价格波动风险。 作为对比,汇隆新材原材料(聚酯切片)主要依靠外购,成本受原油价格传导影响显著。 激增355倍的有息负债 […]
财说| 11亿元关联收购疑云:华康股份的“专利泡沫”与危险“木糖循环”
界面新闻记者 | 袁颖琪 华康股份(605077.SH)的一桩高溢价关联交易备受关注。 这家公司计划以11亿元收购关联方河南豫鑫糖醇有限公司(下称“豫鑫糖醇”),其中股份对价7.32亿元,现金对价3.66亿元。该交易未设置业绩对赌条款,由此引发市场对利益输送的担忧。 更令投资者不安的是,尽管华康股份营收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却持续下滑,今年一季度毛利率跌破20%的关键水平,创近三年新低。这这意味着,华康股份的产能扩张并没有实现预期中的“规模效应”,反而陷入“越扩张、越亏损”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境况下,华康股份仍大举进行关联方资本运作。 蹊跷的扭亏 华康股份作为全球第二大木糖醇生产商,2021年全球市占率达25.5%,国内市占率达58.5%。豫鑫糖醇专注于糖醇类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华康股份现有业务高度协同。此次收购被视为其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旨在整合豫鑫糖醇的原料优势与产能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收购背后暗藏业绩突变疑云。豫鑫糖醇2022年和2023年净利润均为亏损,但2024年净利润则突然跳升至1.04亿元。毛利率方面,也从2023年的11.61%飙升至2024年的24.05%。 戏剧性转变背后,是令人费解的市场现实:2024年,华康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7.7%,毛利率下滑2.41个百分点。当行业深陷价格战时,豫鑫糖醇的主力产品木糖醇每吨售价下降0.15万元/吨,木糖价格更是下跌0.22万元/吨。尽管豫鑫糖醇面临的原材料成本趋势也较为友好,但毛利率跳涨10个百分点仍显得诡异。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界面新闻研究部 行业分析师黄慧对界面新闻表示:“木糖醇的原材料主要为木糖,而木糖通常是从玉米芯中提取的。目前,木糖醇主要由木糖的加氢还原反应制得。木糖的主要原料玉米芯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木糖价格也有所下降。”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对于豫鑫糖醇2024年毛利率“跳涨”,华康股份回应界面新闻称:“标的公司对先进设备的投入和生产工艺改进,使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商品木糖及木糖醇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减少。” 但界面新闻查看财务数据发现,这个说法似乎站不住脚。2023年,豫鑫糖醇的固定资产为6.5亿元,2024年增加到7.5亿元。假设按照年均8%的折旧率计提,界面新闻计算发现,豫鑫糖醇固定资产折旧占营业成本比例不降反升(从8.21%升高到8.6%)。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界面新闻研究部 针对豫鑫糖醇毛利“跳涨”,交易所也发出了问询函。华康股份在回复问询函中给出的数据也矛盾重重。 华康股份称,“豫鑫糖醇2024年木糖采购成本单价下滑了18.37%,到1.15万元/吨,而华康股份木糖采购成本也类似,下降了17.6%。”华康股份同时又称 “木糖2024年行业均价为1.41万元/吨,同比下降了9.31%。”按照披露,华康股份和豫鑫糖醇的木糖采购价格远低于市场均价。 “木糖循环?” 这场关联交易不仅涉及华康股份和被收购标的豫鑫糖醇,就连豫鑫糖醇自身的经营也涉及关联交易。于是,这场交易的结构与利益安排引发多重质疑。 […]
IPO雷达 | 中国第三大毫米波供应商承泰科技拟香港上市,九成收入来自第一大客户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赵阳戈 拟赴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深圳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承泰科技”)备受市场关注。 承泰科技逾九成收入源于第一大客户客户,虽然深度绑定大客户推动了业务扩张并带来规模效应,但逐年攀升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存货规模,也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加之可赎回负债的偿付与持续的研发投入,承泰科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常年为负。公司计划上市募集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并补充营运资金。 近三年亏损 公开信息显示,承泰科技是一家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出货量计算,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同时也是中国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分别为9.3%和4.5%。 毫米波雷达指在毫米波段内运行的雷达。一般而言,毫米波指频域于30-300兆赫内(波长1至10毫米)的电磁波。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与光波之间,故毫米波雷达具有微波导航和光电导航的优点。毫米波雷达在恶劣天气和光线条件下具有明显优势。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在智能驾驶发展的推动下,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8亿元增至2024年的291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3.1%。预计未来五年(2024-2029年),该市场将以16.7%的CAGR持续扩张,到2029年有望达到630亿元。 在中国市场,毫米波雷达领域规模从2020年的5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8亿元,对应CAGR为16.1%。展望未来,预计其增速将进一步提升至22.9%的CAGR,市场规模到2029年将增至275亿元。 近年来,承泰科技的收入增速显著高于行业水平。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5765.1万元、1.57亿元和3.48亿元,三年间CAGR高达145.7%。 从产品结构看,2024年收入中,前向毫米波雷达贡献了63.9%,角雷达占35.3%。目前,承泰科技已实现第五代4D雷达及第五代半高解析度4D雷达型号的大规模量产。 来源:说明书 公司正在开发新一代中央计算雷达产品(型号为CTLRR-610和CTLRR-620)的架构,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这些下一代雷达旨在满足自动驾驶系统的需求。 此外,公司透露也正在进行CTLRR-700的早期研究,探索将AI模型融入雷达技术,以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承泰科技2022年至2024年的毛利率分别为28.7%、31%和34%,当期净利润分别为-7917.4万元、-9659.8万元和-2176.8万元。 赎回压力得解 根据承泰科技的披露,其过往业绩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拖累。 其一,赎回压力。 […]
继续增持A股!北向资金二季度“增仓”超500亿元,电池、半导体等行业仍获青睐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孙艺真 北向资金已连续两个季度增持A股。 近期,沪深交易所官网披露陆股通(即北向资金)二季度末持股数据。界面新闻记者综合Wind数据及交易所网站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共持有2907只个股,持仓市值合计约2.29万亿元,持股数量合计约为1235亿股。 与一季度末相比,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增加约532亿元,与2024年年末相比,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增加约855亿元。 持股数量较一季度末增加超过3%。 分行业来看,129个申万二级行业中,北向资金持仓市值超百亿的有52个细分行业。其中,电池、白酒、半导体、股份制银行、白色家电、证券、电力、国有大型银行、电网设备、汽车零部件市值位列前十。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与一季度披露的数据相比,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前十的行业在今年一二季度发生了细微变化:电池、半导体持仓市值分别增加约300亿元、148亿元;白酒持仓市值缩水下滑。 界面新闻编制 数据单位:(亿元) 个股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前五大重仓股分别为宁德时代(300750.SZ)、贵州茅台(600519.SH)、美的集团(000333.SZ)、招商银行(600036.SH)、长江电力(600900.SH)。今年二季度,宁德时代、恒瑞医药(600276.SH)、东鹏饮料(605499.SH)、紫金矿业(601899.SH)、小商品城(600415.SH)增持市值分别为127.33亿元、84.56亿元、68.34亿元、63.09亿元、48.78亿元;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立讯精密(002475.SZ)、五粮液(000858.SZ)等个股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则降幅居前。 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向界面新闻表示,北向资金在第二季度的行为可以用“从核心资产到老经济”、“从老赛道到新赛道”来形容,“主要加仓的老经济方向有有色、交运、公用事业、非银、建筑装饰。主要加仓的赛道类方向有医药生物(其中包含赛道是创新药)、通信。减仓方向主要是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机械设备。食品饮料、家电是老核心资产的代表,机械设备则代表在第一季度有所表现的机器人赛道板块。” 浙商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杨骥向界面新闻表示,受“禁酒令”影响,2025年第二季度白酒表现普遍承压。此后,“违规吃喝”政策纠偏有效扭转市场对于白酒板块的预期,“但由于股价与预期表现往往领先于基本面,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白酒板块下行空间有限。” 7月9日午盘,上证指数时隔8个月重返3500点,上一次沪指站上该点位是在2024年11月8日,截至收盘该指数小幅回落,收于3493.05点。从北向资金成交量看,7月8日,北向资金成交额较前一交易日增幅22.59%。 “我们观察到,踏空资金从谨慎克制呈现为加速回流。”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向界面新闻表示。东方证券投顾汪啸骅认为,海外市场震荡分化,助推全球资金回流国内,权益资金积极回补带动指数回升。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近期指出,“外资对港股的新流入较A股要略大一些。” 他认为,美元指数偏弱的运行态势,会使一部分的外资优先回流港股,“我们认为,下半年H股市场会略微跑赢A股市场一些。”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阶段,国际资金对中国股市的兴趣攀升,尤其是在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欧洲、亚洲等市场都获得更多资金流入。 “北向资金实则仅仅反映了外资兴趣的一部分,部分资金也流入了香港股市。例如,中国创新药上半表现出色,得益于出海授权合作(licensing out)模式的成功。尽管最近投资人开始探讨这种模式和估值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但接下来授权、并购、新公司等合作模式将解锁新的潜能。同时,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仍然具有充沛的临床管线;新消费等板块也以较高的盈利增速和海外市场拓展前景受到国际投资者关注。未来,如果经济数据、地产情况能够有所企稳,叠加企业盈利增速兑现,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流入中国市场。”Jerry Chen进一步向界面新闻谈到。 […]
收益均值最高超27%!百亿私募上半年成绩单出炉,量化再次“霸榜”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穆玥 今年上半年百亿私募业绩表现如何?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在该网站有3只及以上产品有相关业绩展示的百亿私募共有41家,其中38家百亿私募旗下产品上半年的收益均值为正,正收益百亿私募占比92.68%。 排名前20位的百亿私募旗下产品,今年上半年的收益均值均在13%以上,其中有17家为量化私募,占比高达85%,另有1家为主观+量化私募,2家为主观私募。 表格:上半年百亿私募收益前20榜单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界面新闻整理 知名量化私募稳博投资以27.2%的收益均值成功夺冠。稳博投资创始于2014年10月,公司研发了高频量化策略、趋势策略、波段策略、套利策略等多元化的投资方式,2022年正式突破百亿规模大关。虽然旗下产品业绩表现突出,但是今年以来稳博投资并未如多数头部量化私募一般密集发行新产品,根据中基协数据,上半年公司一共备案了5只新产品,并且其中有1只产品为公司与其他两家私募共同担任管理人。 进化论资产排名第二,旗下12只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为24.25%。进化论资产最初以主观策略为主,2017年开始发行量化策略产品,是国内最早将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相结合的私募管理人之一。界面新闻注意到,在私募排排网的统计口径中,目前已经将该私募归为量化私募。 主观+量化私募阿巴马资产位列第三,旗下4只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为23.61%。阿巴马资产成立于2014年2月,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9日,公司旗下一共备案了587只私募产品,不过,自2023年6月1日备案两只产品以后,该公司至今尚未备案新产品。 此外,在私募排排网统计的上半年百亿私募收益榜单上占据第4至第13位的均为量化私募。其中,信弘天禾、天演资本、龙旗科技有相关业绩展示的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均在20%以上,宁波幻方量化、金戈量锐、黑翼资产、宽德私募、诚奇资产、聚宽投资等有相关业绩展示的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都在15%-20%之间,另有世纪前沿旗下13只产品上半年的收益均值为14.86%。 在量化私募高度“霸榜”的情况下,日斗投资与和谐汇一资产是仅有的挤进上半年百亿私募收益前20榜单中的主观私募,两公司旗下纳入统计范围内的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分别为14.63%和14.01%。 日斗投资于2019年4月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备案,随后开始发行私募产品,公司秉承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最近几年管理规模快速扩张。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9日,日斗投资旗下共备案79只产品,其中55只产品备案时间为2023年以来,占比接近七成。 和谐汇一资产是由原东方红资管副总经理兼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林鹏2020年“奔私”后创办,公司首批产品开售首日即大卖150亿元,成为私募行业最快突破百亿规模的私募管理人之一。 其余8家有相关业绩展示的百亿主观私募上半年的收益均值均在8%以下,东方港湾投资和林园投资旗下相关产品上半年的收益均值甚至告负。 深圳某FOF基金经理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量化私募的快速发展,给主观私募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量化基金的增多对A股市场环境有显著影响,比如提升市场的流动性、加剧个股的波动、加速市场轮动的节奏等,这些都导致了主观私募的投研难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量化私募快速赢得了很多高净值客户以及渠道方的青睐,也导致主观私募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今年以来,百亿私募成员的变动也呈现出“量化扩容、主观落寞”的趋势。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国内证券类百亿私募共有88家,其中主观私募和量化私募各占40家,为历史首次持平,另有7家为“主观+量化”私募,1家未披露投资模式。与截至去年年底的数据相比,年内百亿主观私募减少6家,百亿量化私募增加7家。 另一方面,今年部分头部量化私募也在密集“上新”。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上半年备案产品数量不少于30只的私募一共有18家,管理规模均在50亿元以上,其中15家为量化私募,3家为主观+量化私募。 量化私募在管理规模大幅扩张以后,旗下产品的超额收益是否会随之下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
合计超56亿!上半年私募这些产品派现过亿元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龙力 你购买的私募产品今年分红了吗?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在该网站有业绩显示的4166只私募产品中,今年上半年有558只实施分红,合计分红金额高达56.55亿元。 按照管理规模来划分,百亿私募上半年累计分红金额最多,达到了15.59亿元。 其中,主观百亿私募日斗投资旗下有7只产品上半年累计分红金额高达5.92亿元,“日斗牵牛价值一号”单只产品上半年实现分红2.21亿元。 日斗投资成立于2016年3月,2019年4月在中基协完成登记备案,除了积极分红以外,该公司在投资布局上也偏爱高分红个股,据官网介绍,该公司的五大选股标准中即包含有“高分红”,其余四个标准分别为“低估值、高现金流、业务长期可持续、有梦想”。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日斗投资旗下在该网站有净值展示的20只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均超过了10%,其中7只分红产品今年上半年的收益均值为15.49%。 除了日斗投资以外,主观百亿私募睿璞投资以及衍复投资、宽德私募、聚宽投资、天演资本等多家百亿量化私募上半年的分红金额也都超过了1亿元。管理规模50-100亿元的量魁私募、华安合鑫以及管理规模20-50亿元的深圳善择私募、高新区智领三联私募、合绎投资等上半年的分红金额也都超过了1亿元。其中,聚宽投资上半年分红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4只。 表格:今年上半年合计分红金额超过1亿元的私募名单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仅限在该网站有业绩展示的产品)、界面新闻整理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部分头部量化私募分红的消息曾引发市场热议,有市场观点认为相关私募近期的分红举措是为了在净值高点将业绩报酬落袋为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对后续市场行情并不看好,是一种“分红择时”。 不过,“分红择时”的说法并未得到相关私募的认可。宽德投资此前曾发布相关说明称,近期的分红操作不涉及策略方向或市场判断的调整。 有百亿量化私募相关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旗下部分产品上半年选择分红,并没有特别复杂的原因,主要就是净值创新高了,属于正常分红。该私募人士还提到,部分统计数据显示公司旗下分红产品数量较多,其中一个原因是该公司在相关平台上披露净值的产品数量比较多。 界面新闻注意到,私募排排网有关私募分红的相关统计数据,也都注明了“分红产品统计样本仅限于私募排排网有业绩显示的产品,统计的分红金额通过换算取得,或与实际产品分红存在误差。” 广州某私募负责人孙先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历史上确实有部分私募在分红并提取业绩报酬之后,由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相关产品净值曾出现较大幅度的回撤,加之部分头部量化私募市场关注度较高,所以导致其分红动作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解读。不过,实现盈利、有可供分配的利润是私募产品实施分红的前提,所以分红的时间节点往往都对应着产品净值的相对高点,不能说明私募分红就是不看好后市行情。 积极分红并非大中型私募的“特权”。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管理规模为0-5亿元的私募旗下在该网站有业绩显示的产品共1839只,其中有261只产品上半年累计分红金额达11.99亿元,累计的分红金额仅次于百亿私募,高于5-10亿元、10-20亿元、20-50亿元以及50-100亿元等其他组别。 从收益表现上看,管理规模0-5亿元私募旗下分红产品上半年的收益均值为15.05%,高于包括百亿私募在内的其他各个组别分红产品上半年的收益均值。 […]
国投证券总经理王苏望出任董事长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7月8日,国投证券正式官宣,王苏望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据国投证券官网介绍,王苏望,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现任国投证券董事长、总经理,国投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信基金董事长。今年5月底,原国投资本与国投证券董事长段文务已出任五矿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界面新闻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国投证券于2025年7月1日下午召开干部大会。会上,集团党组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宣布这项任命。 据悉,王苏望于2023年6月通过市场化招聘加盟国投证券,担任副总经理,并于2024年10月出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王苏望早在1997年加入证券行业,从事投行工作逾20年,曾任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职员,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战略客户部总经理、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等。 国投证券系上市公司国投资本(600061.SH)旗下证券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6年的安信证券。2013年,安信证券被国投集团收购,此后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式置入国投资本;2023年12月,安信证券正式更名为国投证券。 国投资本年报介绍,除国投证券外,国投资本还持有信托、公募基金、期货等多元金融牌照。包括国投泰康信托、国投瑞银基金、安信基金、国投期货、渤海银行等均隶属于“国投系”。 图源:国投资本2024年报 此前,国投证券董事长由国投资本前任董事长段文务所兼任。据五矿集团披露,段文务于今年5月末已出任五矿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国投资本在今年7月1日发布公告,选举崔宏琴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 界面新闻记者关注到,2024年以来,国投证券高管团队曾经历多次人事“调整”:2024年4月,国投证券董事兼总经理王连志被免职,副总经理王苏望代行总经理职责;同年10月,王苏望转正出任新总经理; 同年12月,国投证券7位高管中又有3位离职。 官网显示,国投证券目前共计5名高级管理人员,除王苏望外,另有4位副总经理,分别为孙婷、廖笑非、赵敏和许彦冰。 其中,孙婷于2025年1月才入职国投证券,目前兼任公司总会计师和董事会秘书;廖笑非兼任国投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主任;赵敏和许彦冰分别兼任公司首席风险官和首席信息官。 这也意味着,除投行业务外,目前,国投证券并无分管具体业务的副总经理。 业绩层面,在历经证券业整体性业绩低谷后,国投证券在2024年迎来增长。 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107.84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实现25.30亿元,同比30.49%,净利润排名行业第17位,较上年末上升9位。据国投资本披露,这也是2021年以来,国投证券在归母净利润层面对国投资本的支持比重首次回到70%以上,接近八成。 图源:Wind […]
一度突破1100港元,老铺黄金股价再创新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8日,老铺黄金股价一度突破1100港元/股,高见1108港元,再度刷新上市新高。截至发稿,股价上涨5.41%,现报1091港元。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内其股价涨幅已超300%。 花旗发表研究报告,预期老铺黄金上半年在SKP商场的销售额会有1.5至2倍增长,增长速度较其他分店高,因SKP商场在推广活动中提供更高折扣,约10%,而其他商场的折扣约为2至3%。该行料推广活动期间,SKP商场分店的月均销售额是一般时间的7至8倍。有关增长是由于老铺黄金将每位客人的消费时间缩减至30分钟,容许店员可进行一对一销售,而顾客在经历长时间排队后,会在短时间内购买更多产品。由于短期内产量和门店增长速度都有限,因此限制了整体交易量,但该行认为平均价格有上行空间。 为提高平均消费金额,公司计划下半年推出高价值产品,包括平均售价10万元以上的金漆器及平均售价约10万元的珠宝首饰,并打算强化与高净值客户的关系。该行料金饰产品占公司整体销售的35%,而代购则占推广期间销售的30%;又认为公司独特的技艺难以被同行复制,产品质素亦较高,因此竞争有限;现予目标价1084港元及“买入”评级。 浦银国际发布研报称,假设老铺黄金下半年的同店增速将维持4-6月的水平。基于这一假设,保守预测2025年同店销售同比增长150%左右,全年收入同比增长接近200%。公司2月对旗下主要产品进行了涨价,提价幅度为8%-12%。预计下一次调价要等到9-10月,并预测2025全年毛利率同比小幅下降。基于以上,上调2025年的核心净利润预测至50.8亿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198港元。 该行预计老铺黄金上半年同店增长预计高于年初市场预期。根据该行调研,SKP旗下的老铺门店上半年的同店销售同比增长200%左右。这一增速高于市场年初对老铺黄金2025年全年同店的展望,但基本符合市场当下的预期。公司在上半年新开了北京东方新天地禅房、北京SKPS、新加坡金沙、上海港汇恒隆和上海IFC等共5家新店。而下半年计划新开香港IFC、南京IFC、深圳湾万象城和上海新天地等4家门店。也就是说,2025年公司目前计划内新开门店达到9家,高于公司原定6-8家的新店计划。该行不排除今年新开门店数还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 老铺黄金创立于2009年,是中国率先推广“古法黄金”概念的品牌,被视为中国古法手工金器的第一大品牌。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老铺黄金在中国内地的单个商场平均收入、坪效超过了几乎所有国际、国内知名珠宝品牌。 3月31日,老铺黄金发布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数据显示,老铺黄金2024年实现销售业绩98.0亿元(含税),同比增长166%;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54%。
ETF互联互通三周年:265只产品双向开花,南向资金最爱哪只基金?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杜萌 ETF互联互通(以下简称“ETF通”)迎来三周年。 2022年7月4日,“ETF通”正式开通,开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新篇章。 随着“ETF通”产品不断纳新,目前产品数量已经达到265只,相比开通时已增加178只,其中陆股通基金248只,港股通基金17只。 图:17只港股通ETF明细 来源:Wind 界面新闻整理 图:基金规模前20的陆股通ETF 来源:Wind 界面新闻整理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今年北向成交总额超30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近1.5倍,6月当月成交额与三年前相比激增近120倍;今年南向成交总额超43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60%,其中3月和4月的成交额连续突破千亿港元,4月更是以1207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2024年6月,“ETF通”纳入规则显著放宽,将规模门槛从15亿元降至5亿元,指数权重要求从90%调至60%。这推动可投资标的数量大幅增加,也使得更多中小盘及特色主题型ETF得以纳入,如芯片、云计算、光伏、国企和红利等行业主题ETF等。 从具体标的来看,248只陆股通ETF中,跟踪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科创板50指数等宽基指数的产品较多,数量占比约三分之一。 三年来,“ETF通”已成为境内外投资者跨境资产配置的重要桥梁,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动两地市场指数化投资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力。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ETF互联互通纳入门槛下调,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两地资管机构的产品布局创新,未来更多具备两地市场特色的ETF有望被纳入。目前,陆股通交易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ETF纳入互联互通可进一步丰富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标的,促进A股市场机构化投资程度的提升,同时推动ETF市场生态圈的拓展和完善。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作为规模最大的港股通ETF,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3033.HK)过去一年南向持仓规模趋势向上,同比增长112%,自ETF通成立以来共获南下资金增持超280亿港元。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南向成交虽然比北向更活跃,但资金流向逐渐从单向繁荣变成双向开花。过去三年以来,南向日均成交额为24.6亿港元,占港股通整体日均成交额的5%;北向日均成交额为12.7亿港元,占沪深股通整体日均成交额的1%。过去三年ETF通64%的成交额由南向资金贡献,而北向资金的成交占比在显著提高,从第一年的12%上升至第三年的42%。 相比QFII、RQFII、港股通等传统渠道,ETF通为跨境投资带来了哪些突破性便利? 嘉实基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ETF互联互通通过“产品互通+机制优化”,突破了传统跨境投资的门槛限制和风险特征,成为连接内地与香港市场的 “被动投资桥梁”。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短期资金流动和交易活跃,更在于推动两地市场规则、估值体系和投资者结构的深度融合。通过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以及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等措施,ETF互联互通机制正在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